觀點供應鏈

供應鏈延誤問題比預期的更持久

迪扎德:Omicron變種疫情,加上美國對進口自中國的卡車集裝箱底盤徵收關稅,導致底盤短缺,使供應鏈延誤遲遲無法緩解。

去年10月的時候,我認爲到中國農曆新年時,「供應鏈」作爲所有東西延遲和高價的通用藉口就可以退休了,但我似乎說早了幾個月。現在距離春節只有幾天時間,仍有船隻在海岸外等待,令人惱火的短缺依然存在。

當時我並沒有完全說錯。在去年10月約兩週的時間裏,集裝箱船和運輸鐵礦石和煤炭等大宗商品的「乾散貨」船的貨運價格和供應都在改善。世界似乎真的能在2月中旬恢復正常。

事實上,衡量散貨航運價格的波羅的海乾散貨運價指數(Baltic Dry Index)持續下跌,從10月初逾5000點的高點跌至今天的略高於1500點。鐵和冶金煤價格的疲軟和出貨量的下降都證實了這一點。

您已閱讀19%(276字),剩餘81%(118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