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房地產

房地產稅能換來房地產健康的長效機制?

沈曉傑:構建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房地產市場和住房供應,單靠新增房地產某一新稅難以奏效,最需要開闢的是多元化多路徑幾條腿發展的新範式。

【編者按】當今的中國房地產市場,正處在極爲關鍵的十字路口:是繼續「穩定高房價」,還是在房地產導向和住房模式上進行一場徹底的反思和變革,重新構建符合中國國情的房地產市場和住房供應新模式。FT中文網推出「房地產稅與住房供應範式革命」系列文章。本文是該系列第三篇。

在最近數月的這輪房地產市場「熱潮」中,風頭最勁的還屬徘徊了18年之久的房地產稅終於走到了前臺。但就像事先所預料的那樣,一方面全國人大的房地產稅試點檔案對市場再次產生了一定的衝擊,另一方面,它似乎又像以往放「試探氣球」那樣,極可能再一次「虎頭蛇尾」。人們不禁要問:房地產稅,究竟會怎麼走?

房地產稅,長效機制「最後大棒」和化解政府債務「及時雨」?

您已閱讀4%(300字),剩餘96%(687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