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耶誕節

我爲何不贊成英國聖誕送禮傳統?

何越:當我終於成爲一個英國人眼裏合格的、始終如一地每年給孩子買各種禮物、製造聖誕奇幻的母親後,我開始反思這種傳統背後的各種破壞力。

過去12年,從一點一滴地學習、接受到喜愛聖誕,今年我開始再次質疑聖誕送禮傳統。而這次,我的理由非常正當,我認爲此傳統繼續助長西方消費主義下對「需求」的刺激,繼而損害氣候與環境。

2012年,我曾撰寫《英國人過聖誕太麻煩》,那時我剛剛開始融入英國社會,不知道自己生活的現實英國與想像的全然不同,需要我日後大量採訪與思考,方能懂。當時只是直覺上不喜歡大規模、大數量級的聖誕家庭內送禮傳統,覺得超級麻煩和浪費錢。文章後留言區的文字,有說我懶,說我矯情。我無意爭辯,因爲觀點的不同,在於是否共享一個對「何爲聖誕」的判斷。我可以很肯定地說:「沒有與英國家庭的徹底融入,沒有體驗過多年的西方式聖誕,就算是久居西方的華人,如果沒有英國伴侶,也很難真正懂得聖誕。而如果沒有孩子,對聖誕的體驗就更遜一籌。」這種無法懂得,就如同無論我如何和英國人講中國教育的極端性,極端到孩子失去童年,英國人也只是如過眼雲煙,聽聽就算了;同樣,無論我如何和中國朋友解釋聖誕的各種極端,各種不對 ,中國朋友眼裏的聖誕還是那麼美麗。而我這抱怨中國教育或者英國聖誕的情緒,來自於我對兩種社會狀態的充分了解。不懂的人,當然生活在浪漫的想像之中。這又如同我曾對民主抱有浪漫的幻想,而隨著在英國的生活日久,我越來越像其他的英國人,對民主體制除了抱怨,還是抱怨。無他,因爲了解太深了。

所以,九年後,當我終於成爲一個英國人眼裏合格的、始終如一地每年給孩子買各種禮物、製造聖誕奇幻的母親,自以爲終於融入英國社會後,我開始破繭,開始反思這盛大的聖誕送禮傳統背後的各種破壞力。這種反思能力,與我近來反思資本主義與民主一樣,都是在英國生活與體驗日長的進步表現。

您已閱讀20%(699字),剩餘80%(288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越陌度阡

何越(Yue He Parkinson),母親、妻子、廚師以及雙語作家。以英文撰寫中國與世界;以中文撰寫英國與世界。著有China and the West – Unravelling 100 Years of Misunderstanding 《揭開中西百年誤解》、《讓世界愛上中國美食(西方中餐大師譚榮輝自傳)以及《撕裂的民主——「脫歐」陰影下的英國政治與社會》(即將出版)。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