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生活方式

在喫雞蛋之前,要不要關心下蛋的雞?

張冬方:絕大多數沒有專業知識的消費者是出於什麼動機,而爲更貴的有機食品買單呢?

四年前,我在德國曾經歷過一次「雞蛋事件」。當時全歐洲上下緊急追蹤已經擺上超市貨架的、進駐消費者的冰箱的、可能遭到汙染的雞蛋和蛋製品。已散落在歐洲各個角落的雞蛋,再次和下蛋的母雞扯上了聯繫,不知道當時的母雞們作何感想。

讓追蹤成爲可能的是雞蛋上的一串標識。從2004年開始,歐盟境內的每個雞蛋上都有一串由數字和字母組成的代碼標記,它代表了下蛋雞的飼養方式,來自哪個國家和農場。消費者在超市選購雞蛋時,其實不是直接選雞蛋,而是挑下蛋的母雞:關在雞籠裏的雞、有戶外自由活動機會的雞、喫有機食物的雞。而最貴的有機雞蛋,承諾的其實是下蛋的母雞曾經過著有機的生活,即雞均居住面積、雞棚配套設施和飲食都符合一定的標準。母雞們不允許被關在封閉的雞籠裏,而是生活在開放的雞棚裏,每隻雞有權擁有至少0.16平方米居住面積、至少4平方米自由活動場地,而在娛樂設施上,每隻雞則擁有一根18釐米長的棲架等等。

在德國,有機雞蛋是有機食品中的明星食物。據消費研究機構GfK-Haushaltspanel,德國人2019年的有機雞蛋消費量佔雞蛋總消費的14%。當然,有機食品中的暢銷品不侷限於雞蛋,還有牛奶、蔬果和肉類。

您已閱讀20%(493字),剩餘80%(198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米國薯國

薯國,愛喫馬鈴薯的德國;米國,愛喫大米的中國。本專欄聚焦於與中國比較下的德國和歐洲,尤其是德國和歐盟在數字經濟領域的數據保護、反壟斷等監管政策 。在數字經濟監管領域,歐盟是先行者。作者張冬方,資深媒體人,做過雜誌,幹過電視,做過人物訪談記者,幹過生活類編輯。近十年來紮根德國,觀察和報導德國社會和政治熱點,作者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