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確診了,有朋友隔離了,樓下的幼稚園有人確診了,孩子的學校也有人確診了,不知道什麼時候自己也會確診或者變成密接者。整個社會開始有點人心惶惶。而且最近有較多未接種的年長人士因爲感染新冠病逝,直接推高了新冠死亡率,使新冠發生以來的死亡總數達到了121起。在這樣的氣氛之下,人們有的擔憂,有的變得麻木,有的變得不耐煩,還有人變得氣憤、沮喪和失望。10月9日星期六,中午12點,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發表電視講話,安撫民心,緊接著電視臺直播了聯合抗疫小組的新聞發佈會。認真聽完這場發佈會,我們才知道,在如此不明朗的前景之下,新加坡政府堅持開放的信心來自哪裏。
8月底以來,由於Delta病毒的肆虐,新加坡本土病例激增,並呈現指數級倍增的勢頭,10月5日,本土病例單日新增3480起,首次突破3000大關。雖然衛生部早在9月初就做出了這樣的預測,並指出達到峯值時,病例纔會下降。但是,因爲誰也無法確切知道多少纔是峯值,已經有民衆面對不斷高漲的數字感到恐慌。而且衛生部早前推出的「居家康復計劃」執行得不夠順利,民衆擔心居家康復會讓其他家人也被感染,同時因爲有部分確診者無法及時聯繫到衛生部,令民衆對其居家康復程式感到疑惑。確診者、以及接到密切接觸者隔離令(QO)、收到健康風險警告(HRW)和健康風險警戒者(HRA)的不同的處置程式也令人困惑。還有,使用PCR(聚合酶鏈反應)檢測和ART(抗原快速測試)檢測出陽性者,雖然同樣是無症狀感染者,卻爲何採用不同處置程式?人們還有很多類似的問題和疑惑,使得這段時間以來,民衆情緒起伏較大,大家感覺政府在激增的病例面前準備不足,程式上較爲混亂。衛生部還曾以「醫護人手不足」、「打仗時沒時間好好解釋」等來回復疑問,也引起了部分民衆的不滿情緒。爲了緩解醫療系統壓力,放慢病毒傳播速度,9月27日起,新加坡政府宣佈再次收緊管理措施,12歲以下學生居家學習至10月10日;堂食和社交限制降爲2人一組爲限;居家辦公轉爲默認模式。並從10月1日起公佈確診者行蹤地圖,供公衆決定是否自行迴避。可是,這一系列收緊措施又令羣衆對政府是否仍在走與病毒共存的開放路線感到疑惑,有人嫌緊,有人嫌松,紛爭幾近白熱化。
李總理電視講話澄清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