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德國大選

德國2021大選系列之五:小黨正在如何決定德國的未來走向?

張冬方:無論是由社民黨還是聯盟黨組建政府,綠黨和自民黨參與執政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那麼他們對中德關係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編者按】:這次德國大選結果出爐,社民黨(SPD)居首位,得票率爲25.7%,然後依次爲聯盟黨(Union)24.1%、綠黨(Grüne)14.8%、自民黨(FDP)11.5%,除了聯盟黨,其他三黨得票率較四年前皆有所上升。雖然贏者社民黨大有組建交通燈聯盟的希望,可輸者聯盟黨仍有組建牙買加聯盟的可能,組閣仍然存在變數。唯一的常數可能是,綠黨和自民黨將會參與執政。這週二,有聯盟可能的四大政黨之間完成了第一輪雙邊組閣試探會面,接下來將進入三方會面的階段。與此同時,聯盟黨正在一點一點耗盡僅存的微弱機會。本文爲FT中文網推出的「德國2021大選」系列中的第五篇。

這屆德國選民似乎很矛盾:一方面渴望變化,在16年默克爾之後,在經歷了金融危機、難民危機和新冠危機之後,選民希望有所改變,聯盟黨破了1949年以來大選最差紀錄,第一次從30%線跌落下來;另一方面又希望安穩,沒有更多的人果敢地將票投給了代表氣候變革的綠黨,綠黨雖獲得歷史性的好成績,卻和預期相差太遠,也沒有足夠的選民敢往左,選舉前被熱烈討論的由社民黨、綠黨和左翼黨(Linke)組成的紅綠紅聯盟這次也沒有實現的可能。而社民黨總理候選人蕭茲(Olaf Scholz)既不來自於聯盟黨,且風格和默克爾如出一轍,兼顧新和穩,他幸運地符合了選民的微妙心理。

可是,蕭茲還沒有笑到最後。綠黨和自民黨正在選擇,到底和社民黨組成贏者組合,即紅黃綠交通燈聯盟,還是和聯盟黨組成黑黃綠牙買加聯盟。大黨的命運一反常態地交到了兩個小黨的手中。綠黨和自民黨不能成爲「王」,卻能決定誰將坐在「王位」上。當然,由社民黨和聯盟黨的大聯合政府理論上仍然成立,但是成型的機率約等於零。

您已閱讀23%(704字),剩餘77%(236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米國薯國

薯國,愛喫馬鈴薯的德國;米國,愛喫大米的中國。本專欄聚焦於與中國比較下的德國和歐洲,尤其是德國和歐盟在數字經濟領域的數據保護、反壟斷等監管政策 。在數字經濟監管領域,歐盟是先行者。作者張冬方,資深媒體人,做過雜誌,幹過電視,做過人物訪談記者,幹過生活類編輯。近十年來紮根德國,觀察和報導德國社會和政治熱點,作者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