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生活工作平衡

我們正悄悄滑向「連續工作周」

奧康納:當年蘇聯在實行11年後放棄「連續工作周」實驗,但當今經濟正朝著連續工作周的方向迴歸,整個社會共享的作息節奏在我們眼前瓦解。

1929年,蘇聯用nepreryvka,即「連續工作周」,取代正常的7天周。工人們被分成五組,以五天爲一個工作週期,各組輪流在錯開的休息日休息,使生產不會停止。結果,人們普遍在通訊錄中對親友們進行顏色編碼——根據他們的休息日。

這種新日曆不受歡迎。「如果我們的妻子在工廠,孩子在學校,沒有人可以來看我們,我們在家能做什麼?」一名工人在寫給報紙的一封信中抱怨道。奧利佛•伯克曼(Oliver Burkeman)在新書《四千周》(Four Thousand Weeks)中寫到了連續工作周,正如他所說:「時間的價值不在於你擁有的絕對數量,而在於你是否與你最關心的人同步。」

蘇聯在11年後放棄了這項龐大實驗。但當今的經濟正朝著某種「連續工作周」的方向迴歸。整個社會共享的白天工作、週末休息的節奏在我們眼前瓦解。

您已閱讀23%(351字),剩餘77%(118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