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這很諷刺。你知道,以『希望』爲主題展覽卻不得不因爲疫情而暫停!」
百達攝影獎(Prix Pictet) 主席斯蒂芬•巴伯(Stephen Barber)所指的是剛剛在上海開幕的展覽。我問他,「希望」這個標題是誰想出來的?巴伯解釋,百達自2008年推出以環境議題爲中心的的攝影獎以來,不僅是攝影策展人,連關注可持續發展的專家人士都會向百達提名他們認爲當時最緊迫的主題。例如在2015年左右,歐洲出現了巨大的難民危機。「有一些事情是我們無法避免的,即使它與可持續發展沒有直接聯繫,也是你無法避免的。」 巴伯解釋說,這就是他們想出「混亂」這一主題的原因。委員會通常對不同專家的建議進行評估,並以週期選擇一個主題。每個週期持續18個月,從宣佈主題到巡演的最後一站。在此之前,百達已經舉辦了《水》、《地球》、《成長》、《權力》、《消費》、《混亂》、《空間》和《希望》等主題。在《空間》之後,「我們覺得有太多的悲觀,想看看在何種程度上,可以爲地球的未來找到希望。」 巴伯進一步解釋說,對氣候問題採取激進的行動,取決於人們是否有某種意識,是否認爲他們有能力改變未來。「要做到這一點,你必須充滿希望。」

您已閱讀25%(565字),剩餘75%(166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