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教育

「雙減」政策或促進中國教育國際化

肖經棟:「雙減」本身對國際教育並不會帶來較大影響。但在促進國際學校研發自主課程、讓中國教育更加國際化,進而吸引更多外國學生來華留學方面應會有促進作用。

最近一段時間,「雙減」政策在全國各地的落地執行,導致培訓機構紛紛關閉。在這種情況下,國際教育未來發展會如何?是否會受到這個政策的影響?不少朋友找到我來交流這個話題。

「雙減」政策主要是針對義務制教育階段內,要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這個政策出來之後,對教育界影響甚大。而根據《中外合作辦學條例》規定,學前、中等以及高等教育可以開設中外合作項目。因此,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內並不存在國際教育。「雙減」政策雖然沒有直接波及國際教育,但國際教育固然並非是世外桃源,也必然或多或少會受到這個政策影響。

教育是受政策影響甚大的一個領域,市場化程度相對較高的國際教育更是對政策敏感。在「雙減」政策之下,國際教育未來發展會如何?在分析這個問題前,我們得先了解或者回顧中國國際教育誕生的背景,這樣才能更好地分析和判斷未來的發展趨勢。

您已閱讀12%(358字),剩餘88%(261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