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消費

經濟成長放緩並不意味著幸福感降低

佩爾茨:新的消費模式捨棄了高調的標籤或者刻意想要引人注意的做法,注重「可持續性」、「意義」和「健康」,把這些看作是優秀的新標誌。

隨著政府放鬆新冠疫情限制措施,經濟成長預期正在上升。由於英國的疫苗接種率較高,其前景尤其樂觀,經合組織(OECD)估計,英國2021年的經濟成長率將達到7.2%。預測值還會調整,但有一點是確定的:當經濟復甦時,這種復甦將由消費者支出所推動。

長期以來,情況一直如此:我們的經濟是由個人國內消費推動的,它佔到英國經濟的65%左右,在美國經濟中這個佔比更高。與所有富裕社會一樣,大部分此類支出不再用於購買基本生活必需品,例如食物、居所和令身體感到舒適的產品。相反,它肩負著一系列的社會功能,從獲得他人的尊重和關心到展示身份等等。即使是在農貿市場買的有機豆瓣菜也比沙拉更能傳遞一種信號。

這就是爲什麼當我們的社交生活突然被轉移至電腦螢幕上的方形圖標中時,私人消費也隨之急劇下降。這也是爲什麼今年需求增幅最大的商品類別是服裝和美容產品,它們在過去18個月出現歷來最大跌幅。

您已閱讀25%(380字),剩餘75%(114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