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新房搖號擠壓消費?

周浩:房地產市場的火爆伴隨著消費的低迷,並不是一個新現象;兩者傳統的「共生」關係,在過去10年的房價逐步攀升後也似乎出現了根本的變化。

進入第二季度以來,因爲同比基數逐步正常化,中國經濟數據的表現也開始更接近於常規時期。在疫情對經濟數據的扭曲逐步消除後,市場發現了一個頗有些費解的現象,即中國的消費,即我們一般所說的內需,出現了明顯的不及預期。在整體就業狀況仍然相對正常、疫情控制十分到位以及外需表現突出的背景下,內需的相對疲弱引起了很多關注。

我們先從幾個行業的表現來看消費的表現,中國5月份的乘用車銷售大約同比成長1%,進入6月份,乘用車銷量則出現了負成長,儘管可以用晶片短缺來解釋乘用車的表現,但持續的低迷表現仍然值得關注。與此同時,空調和手機的銷量也在5月出現了大約20%的同比下滑。

與人民生活高度相關的餐飲行業雖然從整體數據上來看錶現尚可,但如果關注海底撈的股價,那麼也大致能感受投資者的擔憂。海底撈的股價今年以來下跌超過50%,背後的原因既包括公司經營本身存在的一些問題,其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整體餐飲消費的疲軟。

您已閱讀19%(395字),剩餘81%(163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