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中國樓市:消失的屋頂如何找回?

胡月曉:要讓儘可能多的人得到他想要的「屋頂」,僅有「天花板」還是不夠的;「守夜人」要讓更多「屋頂」進入市場,消除樓市的儲藏現象。

60多年前,2位經濟學家(著名的弗里德曼和斯蒂格勒)編了本抨擊房租管制的小書——《消失的屋頂》。

作者認爲,價格管制無助於解決於房地產市場的供求缺口,相反它還延長了市場缺口的存續時間,並帶來尋租等不公平的效應。價格管制使市場不能「出清」,必然帶來非市場化的、以追求公平的名義進行的不平等分配方式。

在「二戰」後的初期,西方樓市存在著嚴重的供給不足現象,爲保證住房分配的公平和避免樓市價格(含租、售兩方面價格)上漲過高,對人民生活造成衝擊,政府界入了住房市場的分配,並實行了價格管制。儘管價格管制對市場正常運行的干擾和非經濟性,在傳統經濟學分析中是非常清晰的。

您已閱讀11%(277字),剩餘89%(223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