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爲了孩子的幸福,我不再做「虎媽」

何越:爲時八年對英國精英的採訪和寫作,升級了我對英國社會的認識,並改變了我的教育觀,不再望女成鳳,把成長的權利還給了孩子。

在明白英國早已是去階級化社會後,我意識到:將第一代華人的教育觀與幸福觀運用到第二代身上,可能導致她們與同齡英國孩子的差距感,甚至未來對父母的抱怨。孩子未來的幸福無需與地位或金錢相連,其個人興趣與意願纔是評價標準。從曾經要求孩子成爲社會成功精英的虎媽,我不再望女成鳳,把成長的權利還給了孩子。

爲時八年對英國精英的採訪和寫作,升級了我對英國社會的認識(見《向英國人講好中國故事之前,先明白中英文化差異》)並改變了我的教育觀。日後孩子判斷自己是否幸福的標準,來自於第二代華人的思維方式,而那是我們第一代華人很難懂,甚至不曾考慮過的。因爲很少有第一代華人能夠真正融入英國社會,我們認爲對的事,很可能是孩子未來的兒時遺憾,甚至傷痕。

一、英國當代價值觀——去階級化

您已閱讀8%(326字),剩餘92%(388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