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

FT社評:慎用情感人工智慧

情感人工智慧確實具有潛在前景,但我們有理由加倍謹慎。

想像一下,在一場面試中,你面對的不僅是一組面試官,還有一雙與電腦相連的電子「眼睛」。這臺電腦會使用人工智慧,根據你面部和眼睛微小的動作以及你回答問題時語調的變化來評估你的情緒反應,並得出關於你的結論。你可靠嗎?你真的想得到這份工作嗎?當被問及你最大的失敗時,你微微咬緊牙關,這是否表明你有什麼要隱瞞的?

這根本不是一個令人不安的未來設想,而是已經在發生的事情。許多公司正在開發或行銷「情緒識別」招聘技術,一些公司已經開始使用這種技術。正如英國《金融時報》本週突出報導的,「情感人工智慧」正被用於從廣告、遊戲到保險,以及執法和安保等多個行業。它展示了這樣一種前景:利用面部線索來確定要向人們推銷什麼以及他們會如何回應廣告;檢視司機、學生或在家辦公的人是否在集中注意力;或者是發現形跡可疑的人。

歷史上充斥著有關新技術的悲觀預測,但事實證明這些預測過於危言聳聽。然而,對於面部識別技術——情感人工智慧與之密切相關——我們有理由加倍謹慎。通過人臉的物理特徵將人臉影像與資料庫進行匹配的技術大體上是可靠的。然而,即便如此,系統有時也會錯誤識別女性或非白人的面孔,這可能會導致歧視行爲,例如當執法部門使用這種技術時。

您已閱讀44%(501字),剩餘56%(63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