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總統氣候特使克里訪華和中美雙方意外發表氣候聯合聲明,表明雙方確有意在氣候領域展開合作,也大機率解除了習近平將出席本週氣候峯會的懸念。先前,鑑於美中各領域的對抗在繼續加劇,外界對克里訪華原本不抱過多期待。這個聯合聲明的發表,體現了拜登政府多次強調的和中國在「應該競爭的地方競爭,在可以合作的領域合作,在必須對抗的時候對抗」的政策思路。
中方之所以願意配合克里這次訪華,達成聯合聲明,一個因素是氣候問題畢竟攸關全球共同利益,且雙方在該領域有許多交集,另外中國也在強調雙方之間的合作,雖然明知克里訪華意圖,但氣候是目前雙方可以合作的不多的領域之一,甚至是唯一領域。中國藉此可能摸索重新構建雙方信任的途徑,故而此時不能在氣候問題上杯葛美國。除此外,拜登也可能賦予了克里某種使命,在中國關注的敏感議題上做出了某種承諾,或者答應儘快舉行雙方首腦視訊會議,以換得習近平出席氣候峯會。
雖然雙方發表了聯合聲明,表現了合作意願,但合作能到什麼程度,不僅外界沒底,就是美中自身亦可能不是十分清楚。對雙方來說,這種合作隨時有可能被激烈的競爭和對抗所打斷,尤其對美國而言,拜登處理對華事務每一步都會受到兩黨惡鬥以及對華不友好的輿論掣肘,共和黨和輿論都在拿放大鏡檢視拜登如何同中國打交道,等著他犯錯。而就合作言,拜登政府也重新定義了與中國的合作模式,亦即建立在美國實力和符合美國利益的前提下,換言之,合作可以,但要以美國的方式合作且主導權在美國。這種設定條件的合作其實可理解爲另一種形式的競爭或對抗。中國對這樣的合作自然會不滿,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就指出:中美在具體領域的合作不是「溫室裏的花朵」,必然與整體的中美關係息息相關,不應指望在肆意干涉中國內政、損害中國利益的同時,又要求中國在雙邊和全球事務中給予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