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資圈,有一條衆人皆知的「潛規則」,那就是你最好自稱是價值投資者。如果你告訴別人自己信奉價值投資,那你至少表現正常,因爲幾乎每個人都自稱價值投資者。但如果你告訴別人自己不相信價值投資,那很可能會遭到別人的質疑:你以爲你是誰啊?比巴菲特還牛?譁衆取寵吧?
問題在於,在過去10多年間,價值投資的」魔法「好像不靈了。從2007年開始,法碼三因子模型中的價值因子(HML)就不管用了。也就是說,購買市淨率更低的公司無法爲投資者帶來更好的回報。相反,購買市淨率更高的公司反而回報更高。從2011到2020年的10年間,羅素1000價值ETF的年回報爲10.15%,而同期羅素1000成長ETF的年回報爲16.85%。成長股回報明顯碾壓價值股。
這些統計數據,是否表明價值投資已經過時,不再管用了?要把這個問題講清楚,我們需要回到問題的本源,即究竟什麼是價值投資說起。
您已閱讀10%(378字),剩餘90%(350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