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量化投資

量化投資慘淡的一年

許多受歡迎的量化投資策略都在苦苦掙扎,但我們如今在不同程度上都是量化分析師。

價值投資領域的混亂局面自然而然地在金融界引發了一場激烈辯論。這一投資策略目前正遭遇自湯瑪斯•傑弗遜(Thomas Jefferson,見文首照片)去世以來的最糟糕表現。然而,其困境的深度和廣度掩蓋了一個事實,即它遠非新冠時代市場環境的唯一受害者。

價值只是經濟學家發現往往會帶來高於平均水準長期回報的多個重要投資「因子」之一。這些因子本質上是根據一些界定特徵對股票進行分類,比如規模、資產負債表的健康程度,或者(就價值而言)便宜程度。系統性地挖掘各種因子在由電腦和演算法驅動的量化投資行業中處於核心地位,這一行業在過去20年獲得了迅猛成長。

無可否認,價值縮水的嚴重性是極大的。然而,有趣的是有多少基於這些因子的策略目前還在苦苦掙扎。對於一些量化分析師來說,這足以讓他們質疑自己的整個前提假設。

您已閱讀21%(345字),剩餘79%(131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