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新冠病毒這一災禍席捲全球的時候,當無數藝術活動都停擺的時候,京城第一網紅美術館是如何親民,如何用藝術鼓勵觀衆去思考未來呢?
目前,在各種搜索引擎上,伴隨紅磚美術館的詞條,都是諸如此類:「顏值爆表的京城第一網紅美術館」、「北京22個冷門景點」、「文青打卡聖地」、「週末遊好去處」、「婚紗攝影取景地」……瞧!一水的休閒、放鬆、旅遊的條目,溢美之詞也是無以言表。當我來到這座中式園林般的美術館之後,發現這些詞條果然不是浪得虛名。紅磚建築、藍磚庭院、綠色的湖水、黑色的天鵝……上一次筆者爲美術館的環境讚歎不已,還是站在貝聿銘先生設計的蘇州博物館的庭院的時候。
縱觀美術館建築設計的歷史,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古典主義的博物館總是有一個高高長長的臺階,觀衆去美術館就像去教堂,要走上一條「朝聖之階梯」,才能進入藝術之聖殿,其代表性建築,諸如: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等。而現代美術館總是有一個玻璃旋轉門,代表性的美術館,是阿姆斯特丹市立美術館;從理念上講,這個玻璃旋轉門的設計,意味著民主——它能平等地將內外空間進行互換。再看看當代美術館,則是以水爲伴、以公園爲鄰,其代表性作品,是巴黎的路易威登美術館;從觀念上來講,當代美術館徹底放下了古典主義的精英話語權,不再扮演訓導大眾的權威,而是提供讓觀衆在放鬆和休閒中寓教於樂的環境。
您已閱讀28%(556字),剩餘72%(142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