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下午,宜家上海新開的靜安城市店裏,每個角落裏都擠滿了顧客,有年輕戀人在樣板房裏尋求靈感的,有帶著孩子在活動區消磨時光的,還有專門爲了瑞典肉圓而耐心排隊的。這是宜家在今年7月新開設的分店,和之前的所有店鋪都不一樣,它位於上海市中心,和靜安寺只相隔一個路口,附近集中了高檔寫字樓和購物中心。它更迷你,也更便捷。不再需要耗費很多時間,就可以隨便地逛一下。把逛家居店作爲日常消遣的一種方式,這是新消費模式帶來的新需求。除了裝修人羣的剛需外,家居店開始迎合消費者的更多需求,城區中心開店,是爲此邁出的關鍵一步。
在宜家的業態分佈體系中,最爲大家熟悉的是大而遠的倉儲式大賣場。這種標準店鋪一般都開在偏遠的地方,面積大,容量多。消費者往往需要預留出大半天甚至是一整天的時候,才能完成一次購物。和其他的品類不同,家居消費品,尤其是大體量的傢俱,消費頻次低,一般都集中在裝修時期,購置新房、或是舊房翻新,除此之外,很少會有人想到去逛家居賣場。宜家的上海北蔡分店旁邊就是紅星美凱龍,兩家大體量的賣場,涵蓋了多種風格的家居品。有裝修需求的消費者在這裏耗上一整天,大致能將心中的畫像描繪出輪廓來。所以在傳統零售業態中,進入家居店的消費者基本爲剛需,否則,不會把寶貴的休閒時間消耗在這裏的。
隨著新零售浪潮的來襲,線下店的功能開始從單一的零售,轉型爲體驗感爲主的展示中心。這波轉變也席捲到家居行業。慢慢地,消費者去逛家居店,除了之前的剛需型消費,也有了多方面的發散性目的。從不得不去的硬指標到多頻次的輕消費,家居購物中心也開始順勢而變。從陳列到選址,一切變化,都爲了讓顧客能更便捷地進店。只有進來,纔有可能談到轉換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