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學研究存在「過度數學化」問題嗎?

餘智:當前中國經濟與管理學界反對經濟學、管理學學術研究「過度」數學化、模型化的聲浪,其導向是錯誤的。

當前,中國經濟學與管理學的學術界掀起了一股反對經濟管理研究「過度」使用數學方法的聲浪。首先是管理學界的頂尖學術期刊《管理世界》雜誌社的社長李志軍先生與總編輯尚增健先生,在該雜誌2020年第4期「編者按」中提出,要糾正經濟管理研究中「過度數學化、模型化」的「不良」傾向。其次是經濟學界的頂尖學術期刊《經濟研究》編輯部發表聲明提出,要反對經濟學研究論文的「唯定量」傾向。再次是部分學者(如復旦大學周文教授等)紛紛在媒體發聲,對這兩個期刊管理層的表態予以支持。

這股聲浪是對今年年初中國教育部與科技部發文批評國內高等教育與科技研究領域「過分」追求國際期刊發表傾向的一個呼應。其主要理由是:經濟學與管理學研究中最重要的是「原創思想」,而「過度」追求研究的數學化與模型化不利於「原創思想」的發揮;同時,經濟學與管理學研究要注重以研究現實問題爲導向,要「講好中國故事,追求中國氣派」,甚至要成立中國「特色」經濟學,而不是「盲目」追求西方經濟學與管理學的研究方法。

筆者認爲,當前經濟與管理學界反對經濟學、管理學學術研究「過度」數學化、模型化的聲浪,其導向是錯誤的:第一,經濟學與管理學追求的「原創思想」並不排斥、反而依靠嚴謹的數學方法來表達、推演與證實;第二,中國當前經濟管理研究的核心問題,不是數學方法運用「過度」,而是其不足與不精確;第三,經濟管理研究的現實問題導向,不應該否定其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的普適性與數學方法的運用;第四,經濟管理學術研究應該區別於政策研究與知識普及,保持研究方法的專業性;第五,要防止現實利益衝突與社會思潮迴流對經濟管理學術研究專業方法的不當影響。

您已閱讀10%(681字),剩餘90%(637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