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長線投資中國的「黃金三角形」

程實、王宇哲、高欣弘:在全球經濟羸弱的大環境中,經濟轉型充滿想像的新賽道脫穎而出,也爲長線資本提供了逢低佈局的結構性機遇。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年初以來,在新冠疫情的衝擊下,全球主要經濟體增速急劇滑落入負區間,金融市場也出現巨震,「情緒殺」和「盈利殺」接踵而至。短期看,疫情按下了暫停鍵,儘管市場在宏觀當局前所未有的救助行動下有所平復,但實體經濟復甦前景仍面臨較大不確定性。長期看,疫情也按下了快進鍵,在全球經濟羸弱的大環境中,經濟轉型充滿想像的新賽道脫穎而出,也爲長線資本提供了逢低佈局的結構性機遇。

5月22日,中國政府工作報告在時隔近20年後首次沒有明確經濟成長目標,而將政策關切進一步投射於民生、科技、金融領域。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中國經濟應對短期挑戰、迎來長期蛻變的發展路徑孕育出投資主線清晰的「黃金三角形」:大健康和大消費、新基建和先進位造、金融改革開放深化構成了三角形的頂點,而三條邊則對應於在線活動的下沉和升級、金融科技To B和To C的均衡發展、普惠金融和傳統基建的再平衡。

在新冠疫情衝擊下,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速出現明顯下滑,且在歷史上缺乏同類型、等量級的可比經驗。在此情形下,政府工作報告近20年來首次沒有明確經濟成長目標,短期的「六穩」和「六保」也成爲兩會定調的全年經濟工作重中之重。著眼未來,「民富國強」仍然是經濟發展的主目標和主方向,而隨著中國經濟由高速成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經濟發展的根本要素也發生了系統性變化。

您已閱讀14%(569字),剩餘86%(341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