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新型冠狀病毒

「德國歐洲」與「歐洲的德國」

斯蒂芬斯:歐盟唯有在德國希望它發揮作用的情況下才能發揮作用。這要求德國政界人士鼓勵人民接受「歐洲的德國」。

作家湯瑪斯•曼(Thomas Mann)在1953年框定了這一選擇。他說,新的波恩共和國(Bonn Republic,即西德,其首都設在波恩——譯者注)應該放棄有關建立「德國歐洲」的任何民族主義雄心。德國的未來在於將自己與鄰國捆綁在一起,成立一個「歐洲的德國」(European Germany)。

時光快轉70年,今天重新統一的德國仍難以拿定主意。5月早些時候,位於喀斯魯(Karlsruhe)的權威的憲法法院舉起民族主義的旗幟,對歐洲央行(ECB)發起法律攻擊。德國總理安格拉•梅克爾(Angela Merkel)上週做出回應,與法國總統艾曼紐•馬克宏(Emmanuel Macron)達成了一項計劃,建立一隻5000億歐元復甦基金,面向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即2019冠狀病毒病)影響最嚴重的歐盟國家。

一些人認爲,德國憲法法院的裁決——這是法官們在國家司法管轄區與歐洲司法管轄區之間重新劃定界限的多次嘗試中的最新舉動——對歐洲央行管理歐元的操作是潛在的致命一擊。其他人則爲擬議中的新復甦基金機制內置的財政聯邦制歡呼。支持者稱這是歐盟的「漢彌爾頓時刻」——堪比當年亞歷山大•漢彌爾頓(Alexander Hamilton)和其他美國開國先賢將美國各州債務轉移給新的聯邦政府的決定。在我看來,這兩種描述都有點誇張。放到一起來看,它們暴露了德國歐洲政策的核心矛盾。

您已閱讀31%(593字),剩餘69%(132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菲力普•斯蒂芬斯

菲力普•斯蒂芬斯(Philip Stephens)目前擔任英國《金融時報》的副主編。作爲FT的首席政治評論員,他的專欄每兩週更新一次,評論全球和英國的事務。他著述甚豐,曾經爲英國前首相托尼-布萊爾寫傳記。斯蒂芬斯畢業於牛津大學,目前和家人住在倫敦。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