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型冠狀病毒

疫情下的德國汽車業,會哭的孩子有奶喫?

張冬方:在敏感脆弱的疫情時期,汽車業一邊分紅一邊哭窮。而納稅人的錢在衆行業嗷嗷待哺之下,優先分配給汽車行業,這合理嗎?

德國汽車行業最近爲了拿到政府援助四處奔忙,被形容爲「哭聲最大的那個」。5月5日,德國總理默克爾邀請汽車行業各巨擘們參加了「汽車業峯會」,討論如何拯救疫情衝擊下的汽車業。以默克爾的繁忙程度,她肯定不會再安排出來什麼「自行車峯會」,或者什麼「紡織業峯會」。也就是說,汽車業的哭聲大到被政府首腦們聽見了,還被摟進了懷抱設法給以安撫。

當然,哭聲大不僅僅需要力氣,更需要底氣。汽車行業的底氣來自於,它是汽車業大國德國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在汽車行業那裏,沒有「之一」)。再者,它是重要的納稅和就業崗位大戶,尤其在下薩克森州、巴伐利亞州和巴登-符騰堡州。最後,它擁有最強大的遊說勢力。因此哭得理直氣壯。

汽車業哭訴的是其受疫情衝擊最大,早在中國年初疫情爆發以來,它們就感受到了寒冬,它們的訴求則是政府提供購車補貼。聽上去並不過分。然而,它挑動了大眾至少兩根敏感的神經。

您已閱讀12%(377字),剩餘88%(277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