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型冠狀病毒

拒絕新冠債券後,反德潮是否會捲土重來

張冬方:長久以來歐盟各國經濟脣亡齒寒,卻是失衡的。南北歐積怨已久。新冠債券已經不只是經濟問題本身,它只是矛盾的導火索。

十年前歐債危機中,德國總理默克爾被貼上希特勒小鬍子的形象,出現在希臘街頭抗議者的手中。而今的疫情風暴中心,義大利《共和報》(La Repubblica)刊登了一幅諷刺漫畫:德國國徽標誌中的老鷹雙爪捧滿了錢。標題是:不許動,首先別動錢。

在如何重建疫情危機後的歐洲經濟問題上,因爲歐元區國家的分歧,德國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分歧的焦點是一個叫「新冠債券」(Corona-Bonds)的共同債券。爲拯救疫情重創下的經濟,包括義大利、西班牙和法國在內的一些南歐國家主張拉包括德國在內的信用評級高的歐元區國家入羣,共同從國際金融市場融資,且共同承擔利息和債務。而包括德國、荷蘭、奧地利的北部國家明確反對,拒絕將債務共同化。

一些義大利人失望甚至憤怒的言論出現在媒體上:「大家似乎只顧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德國人該喫藥了,怎麼忘了二戰時我們是怎麼對你們的」。「我們義大利人對德國的確很失望。無論是經濟危機還是難民危機,義大利總是那個被拋棄的倒楣鬼。」一位來自米蘭的朋友向我確認。

您已閱讀12%(431字),剩餘88%(316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