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新型冠狀病毒

Coronavirus crisis lays bare the risks of financial leverage, again
新冠危機再次暴露「槓桿之害」


沃爾夫:高槓杆被作爲獲取高額利潤的神奇途徑,和以往一樣,這種做法讓民營部門獲利,卻導致公共部門要出手紓困。

Crises reveal fragility. This one is no exception. Among other things, coronavirus has revealed fragilities in the financial system. This is unsurprising. As before, reliance on high leverage as a magical route to elevated profits has led to private profits and public bailouts. The state, in the form of central banks and governments, has come to the rescue of finance on a gigantic scale. It had to do so. But we must learn from this event. Last time, it was the banks. This time we must look at capital markets, too.

危機會暴露出脆弱性。這一次也不例外。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即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暴露出金融體系的脆弱性。這並不令人意外。高槓杆被作爲獲取高額利潤的神奇途徑,和以往一樣,這種做法讓民營部門獲利,卻導致公共部門要出手紓困。國家,具體來講是央行和政府,已經在大規模地救助金融業。它不得不這麼做。但我們必須從這次事件中吸取教訓。上一次是銀行。這一次,我們還必須考慮到資本市場。

您已閱讀9%(712字),剩餘91%(691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馬丁•沃爾夫

馬丁•沃爾夫(Martin Wolf) 是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及首席經濟評論員。爲嘉獎他對財經新聞作出的傑出貢獻,沃爾夫於2000年榮獲大英帝國勳爵位勳章(CBE)。他是牛津大學納菲爾德學院客座研究員,並被授予劍橋大學聖體學院和牛津經濟政策研究院(Oxonia)院士,同時也是諾丁漢大學特約教授。自1999年和2006年以來,他分別擔任達佛斯(Davos)每年一度「世界經濟論壇」的特邀評委成員和國際傳媒委員會的成員。2006年7月他榮獲諾丁漢大學文學博士;在同年12月他又榮獲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科學(經濟)博士榮譽教授的稱號。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