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很多讀者已經意識到的那樣,這次由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準經濟危機」的根源是「經濟系統之外的衝擊」和「金融市場之外的恐慌」。它既不同於2008年由於家庭債務違約導致的全球金融風暴,也不同於1929年由於企業債務違約引發的「全球經濟經濟大蕭條」。而我們這裏之所以把其稱爲「準經濟危機」,是由於儘管蔓延全球的疫情對市場需求構成的短期衝擊如此劇烈,確實具備了演化爲經濟危機的可能性,但最終能否轉變爲真正的經濟危機,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疫情能否得到有效控制這一外生因素。
對於如何救助這樣一場由疫情全球蔓延所引發的「準經濟危機」問題,應該說,人類社會並不具有十分現成和成熟的經驗。例如,在人類歷史上,雖然在1918年爆發的西班牙流感與今天的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具有一定程度的類似性,但當時並未出現指導經濟危機救助的以凱恩斯爲代表的宏觀經濟理論體系構建以及相關政策實踐;而在應對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中應運而生的凱恩斯主義成爲救助經濟危機的主流理論後,人類社會在很長的時間內並沒有爆發類似於1918年那樣蔓延全球的西班牙流感。
那麼,對於這次由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所引發的「準經濟危機」,我們究竟應該如何做出合理的救助策略選擇呢?
您已閱讀25%(509字),剩餘75%(150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