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型冠狀病毒

兩種債券:金融抗疫下半場

鄧辛、黃效東:無法完全復工、市場需求疲軟,小微經營者面臨現金流斷裂的危險。但小微經營者並沒有辦法迅速獲得傳統銀行發放的經營性貸款。

發行債券就能夠對抗疫情嗎?有兩種債券還真派得上用場。一種是「巨災債券」(Catastrophe Bond),又有人稱其爲「貓券(Cat-Bond)」。還有一種是爲「供血者」輸血的金融債券,比如永續債和二級資本債。

「貓券」:和病魔搶時間的金融工具

幾個月前,亞洲第一隻巨災債券在新加坡交易所(SGX)發行上市交易。2019年11月25日,世界銀行發行總額爲2.25億美元的巨災債券,以應對菲律賓地震與熱帶氣旋。其中,針對地震的債券金額7500萬美元,票面年利率5%,爲期3年。針對熱帶氣旋的債券金額1.5億美元,票面年利率5.65%,同樣爲期三年。

您已閱讀9%(272字),剩餘91%(284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