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

「讚美師孃」論文背後的科技脫鉤挑戰

劉遠舉:如果中國只能依靠國內學術體系進行技術人才、技術方向的識別,當理工科教授只能在中文期刊上發表論文的時候,會發生什麼?

七年前,中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博導、凍土學家徐中民,在《冰川凍土》上發表了兩篇名爲《生態經濟學整合框架的理論與實踐(1)(2)》的文章。這兩篇文章,數萬字,佔據期刊30多頁,極盡諂媚地描述了「導師崇高感」和「師孃優美感」。時隔七年之後,這兩篇文章被人曝出,在網上刷屏,被公衆恥笑。

令無數研究生求上不得的核心期刊,但竟然出現如此醜聞,反映了學術評價體系的多重失效。

首先,《冰川凍土》,是中國相關研究領域的唯一學報級期刊。作者徐中民的單位就是該期刊的主管單位中國科學院,而文中的導師中科院院士程國棟,就是這本期刊的主編。事後,《冰川凍土》表示審覈不嚴,致歉撤稿。導師程國棟則表示,對兩篇文章的發表,一無所知,但已申請引咎辭職。此外,專業文章並非編輯審稿,而是要在領域內進行同行審議。但是,這些審議環節都失效了。

您已閱讀11%(357字),剩餘89%(289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