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在忍耐與等待中慢慢變富

黃凡:過去中國投資理財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買房。上述趨勢正處於逆轉的拐點上,投資理財是一場終身的修行。

接近年終,又到了投資理財總結與展望的時候了。回顧一年前,當時股市持續下跌、債務頻繁違約、投資人信心低迷,敝人當時斗膽逆市場而寫出了《不要浪費一輪難得的熊市》一文,建議投資人把握機會,積極參與。現在回過頭來檢驗,文章中的觀點確實還算是靠譜的,市場在2019年上半年確實走出一段幅度可觀的上漲。也印證了「物極必反,否極泰來」的市場規律。那麼,展望2020年以及今後一段時間內,市場的宏觀背景會有哪裏主要變化?國內各大類投資品的長期趨勢走向如何?投資者該如何應對才能實現財富保值增值的目標?

過去十多年,我個人理解國內的宏觀經濟目標主要就是保成長。GDP成長的目標從「保八」、「保七」、到「保六」……..於是,每一次的經濟成長放緩,就會導致貨幣政策的的放鬆以及利率水準的下降,而同時高層也會啓動對房地產市場的刺激。於是,股票市場短期彈升(之後長期下跌回歸原位)、房價更上一個新臺階、而債務水準也在「剛性兌付」的護航下不斷膨脹……

在這樣的宏觀背景下,國內投資理財簡單而且有效的方法也就是:買房、買房、再買房;剩下的一點「零鈔」就放到「高收益的理財產品」。事實上,這十多年間,「股市短快牛加長慢熊」,「房價一路永遠漲」,「金融機構理財產品剛性兌付」等特徵一直持續,甚至強化成爲許多投資人頭腦中根深蒂固的「信仰」。

您已閱讀14%(550字),剩餘86%(326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