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貨物貿易在收縮,世界各地製造業投資疲軟,全球供應鏈正在解體。然而,金融似乎相對未受到美中貿易緊張的波及——甚至未受到「去全球化」巨大壓力的影響。這種有違直覺的情況迫切需要一種解釋。
說金融市場不存在去全球化現象,未免將問題過度簡單化了。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的一項研究顯示,全球跨境資本流動已從金融危機前的2007年12.4兆美元的高點,降至2016年的4.3兆美元。然而,這輪下滑幾乎完全發生在銀行借貸領域,尤其是銀行間市場。僅歐元區的銀行就佔了收縮額的一半。
這些銀行應對金融危機的方式,是縮減常常無利潤且具有風險的海外業務,減少放貸,剝離資產,以努力恢復資本充足率。但國際結算銀行(BIS)的經濟學家認爲,這在更大程度上是一輪週期性去槓桿,而非一場擁有廣泛基礎的去全球化。
您已閱讀22%(365字),剩餘78%(128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