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政府的數據,中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成長率從2017至2019年分別是 6.9%,6.6% 與6.2%。2019年的數字只限於該年的上三季,該年第三 季的年增率只有6.0%。這些數據表明,中國的GDP的成長率在近年來繼續下降。本文的目的,在於探討近年來中國GDP成長率繼續下降的原因。
根據一個經濟學的基本定律,當一個國家從事經濟發展時,在發展的初期,GDP成長的速度會比較高。到了經濟發展的後期,經濟發展的速度便會下降。原因是在經濟發展的初期,一個國家能夠從已發展的國家引進技術。到了經濟發展的後期,國家經濟的技術水平已經相當高。技術進步不能繼續趨進國家的經濟發展。回顧中國經濟發展的歷史,從1978年中國政府施行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政策以後,直到2010年,中國GDP的年增率大約高達9.4%。 從此以後,中國已變成一個經濟發展的國家,GDP成長的速度便會降低。但是如果中國的經濟政策是適當的,中國GDP成長的速度不會低至從2017至2019年的6.9%,6.6%與6.2%。
我們要檢討中國近年來的經濟政策是否適當,是否可以改進。從1978年以來中國經濟發展迅速的主要原因是中國施行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政策。我們要問今天中國是否適當地施行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政策。在一個施行市場經濟的國家,政府應當讓守法的民營企業在市場自由活動。正如亞當•史密斯所說,無形之手會把這些企業的自由活動在市場競爭的環境下推進國家的經濟發展。因此,我們要問,今天中國的民營企業在市場的環境下,是否能夠自由活動自由競爭,來從事生產以促進中國的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