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尚街

第七大洲:命運多舛的藝術雙年展

宋佩芬:伊斯坦堡雙年展從誕生起就面臨地震、政治危機、難民潮等天災人禍,今年又因石棉汙染緊急搬家。

第16屆伊斯坦堡雙年展的新聞發佈會上,策展人布希奧(Nicolas Bourriaud)放了一小段德國導演荷索1982年的電影《陸上行舟》(Fitzcarraldo)。這部片子描述了狂人費茲卡羅多爲了實現在亞馬遜雨林內蓋歌劇院的夢想,決定用人力搬運一艘蒸汽船,讓蒸汽船翻山越嶺到亞馬遜河源頭後,將印安人採集的橡膠原汁運往外地,換取豐富的利潤來蓋他的歌劇院。

不但費茲卡羅多瘋狂,導演在拍攝過程所面臨的挑戰甚至勝過陸上行舟!

布希奧引用這部電影是因爲,雙年展在開幕前一個月,發現原先預定的主要地點,一棟由征服者穆罕默德(Sultan Mehmet)在1455年建立於金角灣的造船廠,依然殘留石棉汙染。在當時,雙年展已經規劃好所有展區,有些藝術家甚至已經開始作品安裝的工作!

您已閱讀16%(334字),剩餘84%(180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