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蘋果

該不該與Apple Watch分享個人數據?

加普:如果生命和健康監測市場走上信用評分和行爲廣告的老路,那將是一場悲劇。數據越個人化,風險就越大。

最近在本地一處泳池游泳時,我的Apple Watch不僅記錄了我遊每一圈的時間,還記錄了我整個過程的心率。後來,我騎一輛Lime電動助力自行車回家,它又記錄了我的確切騎行路線、用時和燃燒的卡路里——“GPS追蹤」,該產品曾自豪地宣佈。

心率傳感器這種構想並非蘋果(Apple)首創。在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的小說《一九八四》中,安裝在黨員家中的「電幕」(telescreens)可以記錄主人的心率,心率可能透露一場反對「老大哥」(Big Brother)的陰謀。「你無法控制自己的心跳,電幕可以非常靈敏地捕捉到心跳的變化。」

Apple Watch並不像歐威爾筆下的電幕那麼恐怖,但許多數據監控案例卻是如此。信用評分機構Equifax日前同意支付近8億美元,就2017年發生的一起駭客攻擊事件與美國監管機構達成和解。在那次攻擊中,該機構1.47億客戶的敏感個人資訊被從資料庫盜走。

您已閱讀22%(398字),剩餘78%(141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