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比亞迪

辯證審視比亞迪

周掌櫃:比亞迪正處於「戰略機遇」期,若完成設計時尚化、產品高階化等戰略,發展不可限量;反之將重返工廠化效率與技術資本的歷史博弈。

比亞迪是汽車行業的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從不同角度看到不同的東西。一面是對其基礎實業能力的認可,一面是對其低端品牌形象的憂慮,還有一面摻雜著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期待。但並沒有人懷疑王傳福是一位實業家,或者發明家。

長期以來,比亞迪並不是一家真正的明星公司,至少有三個相對比較負面的評價:第一個,關於其行銷,2018年7月爆發的「廣告門」曾經讓這家公司陷入輿論的質疑,11億的廣告費竟然來自一家說不清頭緒的公司,不由得讓人懷疑其管理能力;第二個評價是關於其品牌和傳播,相對於特斯拉的高勢能品牌,比亞迪給人的印象一直是廉價車和低端車的代表,與特斯拉相比幾乎沒有太多值得稱道的亮點,即使與造車新勢力的蔚來汽車比較,無論是從品牌的深度和質量,還是從業內人士的關注度,比亞迪更像一個遲緩的巨人;第三個評價關於其跟隨戰略,業內有一種有代表性的聲音認爲比亞迪的車型缺少原創性,雖然降低了研發成本,但是如果一直維繫工廠化低成本基因,幾乎可以斷定在已經到來的電動汽車時代難有大成。

但客觀講,比亞迪的大夢想其實不僅僅基於轎車甚至電動車,比亞迪的電動巴士早已在深圳甚至海外多個國家廣泛應用,比亞迪還有電動卡車,雲軌也霸氣十足,或許比亞迪很多亮點放在賈躍亭的嘴裏都可以令人窒息。而且,作爲一家上市公司,有理由相信——廣泛認知的悲觀預期在資本市場必然有了先導性反應,這或許也是在其電動汽車飛速發展的過去3年中股價一直相對低迷的原因。但如果我們辯證的視角看這些缺點,硬幣的另一面則景象迥然——我們首先看到了這家企業作爲「中國製造」的典型性,演化的路徑不僅穩健且不乏進取心。它的缺點真實,但並不醜陋。比如,基於中國的國情,很多製造業企業都是工程師建立的,他們天然不具備影響媒體和公衆甚至很好表達願景的能力。而工程師文化的實用主義,讓很多製造業企業選擇從低勢能但容易形成購買決策的中低端產品切入。

您已閱讀13%(780字),剩餘87%(511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市值管理評論

周掌櫃,知名商業戰略思想研究專家,中國「戰略思想諮詢」行業開創者,多家全球領先公司戰略顧問。周掌櫃戰略思想諮詢團隊長期專注於戰略思想、內生性競爭力、成長瓶頸、技術創新趨勢等理論研究,通過大量基礎調研和原創管理模型幫助華為等企業解決業務挑戰。本專欄聚焦全球領先公司,呈現市值管理最新動態。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