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汽車業

飛雅特克萊斯勒與雷諾合併理由充分

加普:飛雅特克萊斯勒與雷諾的合併計劃有著令人痛苦的歷史回聲,但說到底,當今汽車業格局意味著合併雖難,但孤立更難。

飛雅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Fiat Chrysler Automobile,簡稱FCA)本週提出的與雷諾(Renault)的330億歐元合併計劃有著令人痛苦的歷史回聲。從名義規模看,這筆交易幾乎與該行業最糟糕的失敗交易相同——1998年戴姆勒(Daimler)和克萊斯勒(Chrysler)的370億美元合併。

像許多聯盟一樣,戴姆勒克萊斯勒是「希望戰勝經驗」的產物。一年後,在雷諾的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的領導下,雷諾與日產(Nissan)建立了聯盟。讓所有人感到寬慰的是,戴姆勒克萊斯勒於2007年拆分;戈恩在日本面臨侵吞公司資金的指控,他指責日產高階主管「陰謀和背叛」。

汽車製造商仍然渴望聯姻,這不僅說明了已故的塞爾焦•馬爾基翁內(Sergio Marchionne)領導下的FCA的成功,也說明了絕望。馬爾基翁內在2015年呼籲整合時,使用了「一個資本癮君子的自白」這個標題,而汽車業仍然沉迷於爲了低迴報而作出鉅額投資的模式。的確,製造電動和自動駕駛汽車的需求使這種癮更大了。

您已閱讀24%(447字),剩餘76%(142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約翰•加普

約翰·加普(John Gapper)是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首席產業評論員。他的專欄每週四會出現在英國《金融時報》的評論版。加普從1987年開始就在英國《金融時報》工作,報導勞資關係、銀行和媒體。他曾經寫過一本書,叫做《閃閃發亮的騙局》(All That Glitters),講的是霸菱銀行1995年倒閉的內幕。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