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歐洲不習慣把自己看成是其他國家之間貿易戰的附帶損害。特別是按貨物和服務進出口量計算是最大貿易集團的歐盟,更習慣制定條款,而不是遵守條款。因此,對東京和布魯塞爾來說有點下不來臺的是,發現它們在持續的美中貿易衝突中的主要角色是試圖避開鋒芒,並嘗試將美國對北京方面的憤怒引導到多邊主義管道上。
上週在巴黎,歐盟和日本會晤了美國代表,作爲2017年發起的三邊倡議的一部分,當時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剛開始升級對華貿易緊張。他們的目的是說服美國建立聯盟而不是打擊所有人。他們向川普提議建立一個聯盟,攜手推動中國改革其扭曲貿易的經濟模式,而不是獨自對中國產品徵收懲罰性關稅,或者出臺禁止與華為(Huawei)做生意的破壞性禁令。
對歐盟和日本而言,這件事有著巨大的利害關係。兩個經濟體都受到美國鋼鋁關稅的直接打擊,川普威脅還要擴大到對進口汽車加徵關稅。在美國製造對華出口汽車的歐洲車企,以及依賴中國公司組裝對美出口產品的日本電子公司,也在華盛頓與北京的交鋒中受到了影響。
您已閱讀31%(442字),剩餘69%(100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