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育

要先學好母語,再學外語

斯卡平克:牛津大學出版社的一篇論文稱,效果最好的是那些既培養學生的母語、同時又引入英文教學的學校。

不久前,我與來自法國、德國和荷蘭的人士一起參加了一場會議。會議使用的是英語,整個對話過程快速、順暢且有趣。在場的都是高級商務人士、學者和管理培訓師——我一如既往地感受到能夠在此類會議上正常溝通所需的英語水準的重要性。

世界各地的父母們也感受到了這種的重要性,這也是很多父母希望子女上英文學校的原因。我採訪過南非喜劇演員崔弗•諾亞(Trevor Noah),當時他告訴我,他講科薩語的母親堅定地認爲,他從一開始就應該上英文學校。她認爲這將對他有所助益。諾亞如今是美國《每日秀》(The Daily Show)的主持人。

這種選擇在他身上奏效了。諾亞不但成爲了電視明星,現在還會講6種語言,儘管只是後來才掌握科薩語。但牛津大學出版社(OUP)不久前發表的一篇論文顯示,把來自非英語家庭的兒童直接送入全英文學校的做法,通常是錯誤的。

您已閱讀25%(362字),剩餘75%(109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