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城

FT社評:「鬱金香塔」與倫敦金融城

擬議中的「鬱金香塔」看起來像是由不牢靠的支柱托起來的玻璃泡沫,也許這正是倫敦金融城的完美比喻。

對於倫敦金融城(City of London)天際線最新擬議新增的一座305米高的觀景臺,建築師們更喜歡的暱稱是「鬱金香塔」(Tulip),這個名字充滿了諷刺意味。鬱金香正是投機泡沫的象徵,但如今,一座「鬱金香塔」將屹立於試圖將自己定位爲最安全、最全球化的金融中心的倫敦金融城的心臟位置。

說實話,「鬱金香」可能不是最終的名稱。最近,當英國《金融時報》以「鬱金香塔」爲標籤發佈福斯特建築事務所(Foster+Partners)這一項目的效果圖時,Twitter上湧現出了許多更戲謔的綽號:「玻璃吸管」(Turkey Baster)、「授精器」(Inseminator)、「產鉗」(Forceps)、「蘆筍」(Asparagus)、「棉籤」(Cotton Bud),甚至「性玩具」(Sex Toy)。沒有一個可能吸引開發商。

然而,這座新建築最奇怪的地方在於它的功能。倫敦金融城的許多辦公大樓頂部如今都設有觀景臺——「碎片大廈」(Shard)、「對講機」大廈(Walkie Talkie)、蒼鷺大廈(Heron Tower)頂層的餐廳。但「鬱金香塔」只是一個觀景臺,沒有辦公室。

您已閱讀31%(486字),剩餘69%(109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