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在華為內部被稱爲「老闆」。這和在其他公司裏習慣性稱呼直屬領導「我老闆」不同,「老闆」就是「老闆」,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高階主管們都清楚,具體業務不一定需要聽「老闆」的,甚至可以強烈反對。但價值觀方面,一旦成爲公司共識,不可挑戰。「老闆」有時候不懂具體業務,也不懂技術細節,但沒有人質疑他的思想,因爲「老闆」靠思想管理公司,「思想」的具象化就是華為「價值觀」。
但是價值觀具體是什麼?這又變成了一個似乎需要冗長回答的問題。在外企的話語體系中,往往對應爲「Value Proposition」,如果直譯過來,可以叫做「價值主張」,但在華為的語言體系中,「價值觀」所表達的意思不僅僅是主張了什麼,也包括如何思考,很多時候是認知世界的「視角」和「邏輯」。西方的管理體系中,Mission(使命)、Vision(願景)和Strategy(戰略)緊密相連,但在任正非和華為高層的眼中:願景、理念和戰略都在實踐中動態演化,華為內部稱之爲「打出來的」,唯有價值觀是接近永恆的認知論。他們更關注思想的高度、深度、辯證性和實用性,也就是最新《華為公司人力資源管理綱要2.0》中提到的「一片森林」所承載的。
管理綱要中完整的表達是這樣的:「一片森林」頂著公司共同的價值觀,下面是共同的平臺支撐,就像一片土地,種著各種莊稼,中間是差異化業務系統。共同的價值觀,是共同發展的基礎;共同的平臺支撐,是在差異化業務管理下,守護共同價值觀的保障。「天」和「地」是守護共同價值觀的統治,中間業務的差異化是促進業務有效成長的分治。簡單說就是:價值觀是公司的生命,價值觀是「打勝仗「的保障。從這些的語言風格可以看出,華為善於用農業、社會學而或戰爭的語言形態解讀商業,或許他們覺得傳統商業學科的敘述過於教條和呆板,融入其他學科會形象的表達他們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