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

人民幣取代不了美元

儘管川普的政策削弱了美國在世界舞臺上的地位,但美國的一些得天獨厚的優勢意味著,美元沒那麼容易被取代。

唐納•川普(Donald Trump)總統提出的「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理論的全部效果尚且不得而知,但對經濟學家傑弗裏•薩克斯(Jeffrey Sachs)來說,這可能損害美元地位。在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最近主辦的一次會議上,薩克斯提出,川普的關稅以及他對撕毀貿易協定和多邊條約的總體偏好,將削弱美國在世界舞臺上的地位。他說,最終,我們將看到一個替代支付體系,其中美元、歐元和人民幣分享全球儲備貨幣的光環。

雖然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多種儲備貨幣共存的情況,而且眼下的主導地位當然無法保證未來也佔有主導地位(參見英鎊),但美元讓位的前景看起來十分渺茫。而人民幣——最有可能的替代選擇(抱歉了,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的容克主席)——已經在相當大程度上失去了成爲一種儲備貨幣的勢頭。

或許沒有什麼比一些新興市場經濟體陷入的困境更能突顯美元的主導地位了。正如我們最近所寫的那樣,今年表現最差的貨幣都有一個共同特徵,那就是異常依賴美元。三名經濟學家——倫敦經濟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的伊桑•伊爾澤茨基(Ethan Ilzetzki)以及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的卡門•萊因哈特(Carmen Reinhart)和肯尼思•羅格夫(Kenneth Rogoff)——發現,截至2015年,62%的國家將本國貨幣與美元掛鉤,同時約有相同百分比的發展中國家以美元借債。另一方面,不到30%的國家把歐元作爲錨定貨幣,同時發展中國家外債中僅有13%是以歐元計價。英鎊和日元在這些數據中幾乎不見蹤影。

您已閱讀36%(709字),剩餘64%(124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