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

分析:人民幣叩動儲備貨幣大門

人民幣是否納入IMF特別提款權的問題令其國際化面臨極大考驗,要想通過這一關成爲儲備貨幣,人民幣需滿足四個標準,其中利率自由化最難達成。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正在就是否接納中國的人民幣,將其作爲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之外的儲備貨幣開展辯論。這一爭論令這種「紅色底色」貨幣的國際化進程面臨有史以來的最嚴峻考驗。

對於依然受到中國政府嚴格控制的人民幣來說,加入IMF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s)貨幣籃子將是一大進展。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經濟學家路易斯•加夫(Louis Gave)把這一事件與上世紀80年代日本貨幣匯率的自由化及日元資產隨後的上漲相比擬。

「在極短時間內,全球股市和債券投資者就進入了自我推升的循環之中,將日元匯率連同日本股票及債券的價格,推升至新的一貫性的高點。」(當然,隨著泡沫的破裂,它們後來已從這一高點回落。)

您已閱讀17%(327字),剩餘83%(159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