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2019年:民間投資再次大幅下滑的隱憂

劉哲:民間投資在中國經濟中的作用不可或缺。中國政府應該及時採取預防措施,防範民間投資再次出現大幅下滑。

2018年,中國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在經歷了兩年下行之後,終於出現了恢復跡象,但仍未回到2016年大幅下滑之前的增速平臺,基礎並不牢固。近期,出現了與2015年影響民間投資大幅下滑相類似的因素,比如經濟悲觀預期再起、民營企業盈利能力下降、資本市場的負面衝擊和政府投資的擠出效應等,值得高度重視。如不及時採取風險防範和對沖措施,2019年民間投資可能再次出現大幅下滑的風險。

反思2016年民間投資大幅下滑的原因,有營商環境、融資難融資貴、行政管制形成的「玻璃門」等長期因素,但是這些因素在2013、2014年等之前年度都一直存在。爲什麼之前民間投資不下滑,偏偏在2015年出現了大幅下滑呢?顯然,長期以來抑制民間投資的老大難頑疾,並不是2016年民間投資下滑的主導因素。真正造成2016年民間投資下滑的,是2015年發生的邊際變化事件。從這個角度來看,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原因:

第一,民營企業家對經濟的預期轉悲觀,投資信心不足。2015年是經濟自2010年以來增速下行的第五年,主串流媒體和經濟學家對於經濟的預期較爲保守,認爲經濟沒有出現明顯觸底跡象,進入了低速成長的新常態。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連續7個月低於枯榮線,市場預期低迷。企業家普遍對於經濟的預期較爲悲觀,對新上項目持謹慎觀望態度,造成了一些民間投資項目的擱淺或延遲。

您已閱讀16%(582字),剩餘84%(303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