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行爲經濟學

永恆的助推

餘方、孫燦:如何制定更好的助推方案,鼓勵人們進行自主選擇呢?人類通常覺得自主選擇十分麻煩,或是比不上好的默認選項。

如果你耐著性子讀完塞繆爾⦁貝克特的《等待戈多》,可能會覺得自己遭遇了史上最無聊劇作。弗拉季米爾和愛斯特拉岡坐在枯樹下等待不知是何方神聖的戈多,久等不來後決計離開。可結局呢?兩人經歷了連綿的爭吵乃至失敗的上吊,最後誰也沒有挪動半步。

但就是這樣一部在首演時慘敗的荒誕派戲劇,卻成爲貝克特獲得1969年諾貝兒文學獎的有力砝碼,其結尾詼諧無奈的對話也被2017年諾貝兒經濟學獎得主理察⦁塞勒(Richard Thaler)引用,成爲他獲獎後最新研究成果《永恆的助推:瑞典額外投保養老金計劃的惰性》(When Nudges Are Forever: Inertia in the Swedish Premium Pension Plan,以下簡稱《永恆的助推》)一文的開場白。

魅力何在?很簡單——這就是「人」(Human)。

您已閱讀7%(358字),剩餘93%(513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