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大視野
福島核災難7週年:撤離之痛

有觀點認爲,福島災難最具破壞性的部分並非核事故本身,而是撤離。當時離開家園的6.3萬人中,很多人飽受抑鬱症、失業和酗酒的困擾。

在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地方發生地震時,山內聰(Satoru Yamauchi,音譯)正在他的蕎麥麪店工作。他記得當時他逃到高處,然後回家救他的狗,回來時剛好看到一面「白牆」(海嘯)從太平洋咆哮而來。

海嘯造成的破壞程度超出他的想像。但他和他的家人活了下來。甚至他們位於樽葉町的家由於建得足夠高,逃過了海嘯。接著第二天,市政廳下達撤離命令:福島核電站出了問題,一位在該核電站營運商東京電力公司(Tokyo Electric)工作的朋友說,情況可能很嚴重。

這家人一路向南,在一個疏散中心度過了3天。天氣非常寒冷。山內聰被徵用做了廚師,當時圍繞核反應堆狀況的傳言變得越來越可怕。「我的孩子們說:『我們不想死於輻射。我們去東京吧。我們去東京吧。』”

您已閱讀9%(323字),剩餘91%(335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