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2017年度報告

中國對歐投資:威脅,還是機遇?

拉斯穆森:爲鞏固歐洲作爲自由開放貿易最後一個主要堡壘的地位,我們的座右銘應是:保證自由貿易,必須堅持公平原則。

在中共十九大期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毫不含糊地捨棄了中國堅持了幾十年的韜光養晦策略。如今的目標是,到2050年,通過對工業化國家和發展中經濟體的鉅額投資讓中國牢牢屹立於世界舞臺中央。

表面上看,此舉對所有人都有好處,包括歐洲。但考慮到中國投資的規模和性質,看起來不錯的生意實際上可能會讓我們的公開市場體系崩潰。歐洲是這場大戲的中心舞臺:既是全球貿易體系的維護者(鑑於美國當前在貿易方面的保護主義收縮),也日漸成爲北京方面投資實力影響的目標。

起初,歐洲非常需要來自中國的投資。金融危機給歐洲留下了約3300億歐元的投資缺口。瞅準這一機遇的中國開始大舉投資歐洲各地,投資規模自2010年以來成長15倍。作爲自由貿易的終生倡導者,我通常會因這些投資對歐洲經濟有利而表示歡迎。

您已閱讀23%(333字),剩餘77%(112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