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少有英國人知道鴉片戰爭。就算聽說,也只是聞其名。英國學者藍詩玲在其著作《鴉片戰爭》中道出答案:「在我看來,英國一直竭盡全力忘記它與中國打了兩次鴉片戰爭的事實,在英國中學和大學的歷史課上看不到鴉片戰爭的內容是十分可能的。還在1900年前後,一些英國歷史教科書在談到香港和英帝國在東方的管轄範圍時,就不再提及鴉片戰爭……1997年香港移交時英國高官的告別演說,也對鴉片和爲鴉片打的那兩場戰爭隻字不提。」
英國人熱愛歷史。當年大英帝國征戰四方,許多戰役還被拍成了經典電影,如《祖魯戰爭》。鴉片戰爭是近兩百年前英國的一場大勝戰,可是今天,無論英國教科書、媒體和影視作品都對此鮮有提及,英國幾代人對之已近乎喪失概念。
而在中國,鴉片戰爭無人不知。據藍詩玲《鴉片戰爭》介紹:從蔣介石時代起,中國開始用反帝情緒構建國家,此後鴉片戰爭從一個事件,被宣傳成爲中國屈辱的、前所未有的民族悲劇,目的是說服民衆將中國的所有問題都歸咎於一個外來的敵人,將鴉片戰爭及由它帶來的不平等條約說成是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長期計劃,只有國民黨能夠拯救中國。此後,「鴉片戰爭」和「屈辱」成爲愛國主義主打名詞。
您已閱讀24%(484字),剩餘76%(152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