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英國退歐

東南亞拯救英國?做夢去吧

庫柏:英國退歐陣營寄望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取代歐洲國家,成爲英國的關鍵貿易伙伴。我最近的東南亞之行表明這有多麼可笑。

馬來西亞採用英式三腳插頭,汽車在道路左側行駛,精英們用拿腔拿調的英語口音對鮑里斯•強森(Boris Johnson,倫敦前市長、現任英國外交大臣——譯者注)的職業計劃發表內行的見解。吉隆坡的獨立廣場(Merdeka Square)甚至仍有一個古老的混凝土板球場。1957年,在馬來西亞獨立的那個夜晚,英國國旗(Union Jack)就在這裏落下。該國總理總理納吉布•拉扎克(Najib Razak)是英國馬萊文學院(Malvern College)和諾丁漢大學(Nottingham University)的校友。

如果支持英國退歐者有一份計劃,該計劃會涉及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處於升勢的前殖民地。它們理應取代歐洲國家,成爲英國的關鍵貿易伙伴。許多支持退歐者還把「全球的英國」想像爲一個像新加坡那樣敢做敢爲的貿易樞紐。退歐派理論家丹尼爾•漢南(Daniel Hannan)上月在成立他的支持自由貿易的智庫時表示,「我在看著(坐在前排的)新加坡高級專員。新加坡的富有程度已從我們的一半變爲我們的兩倍。魔力祕方是什麼?只管去做。他們移除了自己的壁壘。」

東南亞能夠拯救英國退歐嗎?最近訪問該地區時,我詢問了當地投資者和官員的想法。無疑,英國人曾經主宰那裏的商業。「當我在1968年第一次到吉隆坡時,巴士車票還是在倫敦印刷的,」一位退休商人告訴我,「英國商行主宰著一切。」那種局面已結束了。如今,大多數馬來西亞精英主要把英國視爲購買房產、觀看足球賽、讓子女留學的地方。英國現在只是馬來西亞的第17大貿易伙伴。

您已閱讀29%(650字),剩餘71%(155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西蒙•庫柏

西蒙•庫柏(Simon Kuper)1994年加入英國《金融時報》,在1998年離開FT之前,他撰寫一個每日更新的貨幣專欄。2002年,他作爲體育專欄作家重新加入FT,一直至今。如今,他爲FT週末版雜誌撰寫一個話題廣泛的專欄。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