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

俄國十月革命的三點教訓

古裏埃夫:十月革命仍是經濟和政治史上最偉大的實驗之一,但這場實驗顯示了非市場模式的缺陷和不可持續。

它仍是經濟和政治史上最偉大的實驗之一。一場血腥的內戰,廢除私有制,建立幾乎完全是國有的計劃經濟,實行價格管制,取締市場。

俄國革命已過去100年,這場75年的「蘇維埃大實驗」告訴了我們3條主要教訓。它們並非尖端科學,但值得重新述說。首先,通過恐怖統治實現工業化是低效的。其次,如果沒有恐怖統治,計劃經濟將最終萎靡並破產。第三,缺乏政治競爭造成了僵化的治理體系,無法實行必要的改革。

第一個可能是最不明顯的。史達林(Stalin)實現了工業化,並最終領導蘇聯在二戰中獲勝。他的方法是自上而下的,用作家達龍•阿杰姆奧盧(Daron Acemoglu)和詹姆士•羅賓遜(James Robinson)的話來說,「殘酷但有效」。

您已閱讀22%(308字),剩餘78%(109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