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時期,政治局高層每年都會登上紅場(Red Square)的列寧(Lenin)墓,紀念1917年11月7日布爾什維克革命的週年紀念日。那時,革命日是一個公衆假日,理論上是一個節日。但是,當蘇聯領導人們凝視著下面的坦克、大砲、飛彈以及士兵時,他們的神情都莫名地嚴肅、沒有笑容。
根據我的親身經歷——上世紀80年代我曾在莫斯科居住——俄國老百姓對革命日沒有什麼強烈的感覺。休息一天是好事。但那些伴隨著年度紅場閱兵的空洞的共產主義口號,對大多數人來說毫無意義,到了後來,對蘇共黨員們也是一樣。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另一個蘇聯公衆假日——紀念蘇聯在1945年5月9日擊敗納粹德國的勝利日(Victory Day),俄羅斯人民卻激情滿懷。這個紀念日對民衆意義重大,無論他們是不是共產黨員。蘇聯解體四分之一個世紀之後的今天,勝利日仍是公衆假日,俄羅斯人也仍爲他們贏得了二戰的勝利而感到自豪。這場勝利是他們現代身份認同的基石。它代表著在銘刻著革命、內戰、獨裁統治、政治恐怖、人爲饑荒及其他深重苦難的累累傷痕的20世紀一次難得的民族團結。
您已閱讀23%(462字),剩餘77%(158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