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長期的問題積累,到2015年,公司治理的各種亂象和怪象在中國資本市場集中爆發。
首先是2015年上半年被媒體形象稱爲「股災」的股價大幅波動。其次是2015年7月爆發的險資寶能舉牌萬科引發的股權之爭。在之後的一系列股權之爭中,舉牌的險資頻繁以「野蠻人」面目出現在中國資本市場上。2016年11月,南玻A董事會面對入主險資難以彌合的分歧選擇集體辭職,這一事件被媒體描述爲「南玻A董事會遭到血洗」,持續近兩年的資本市場系列控制權紛爭浪潮達到高潮。一時間,企業家們紛紛站出來譴責這些在資本市場掀起波瀾的 「野蠻人」。格力的董明珠斥責,「破壞實體經濟的就是罪人」。在上述公司治理亂象、怪象頻發的背景下,2016年12月3日證監會主席劉士餘先生公開發聲。他把那些舉牌的險資和興風作浪的金融大顎痛斥爲「野蠻人」、「土豪」、「妖精」和「害人精」。
控股權糾紛或者說野蠻人入侵在任何國家資本市場的發展歷程上都曾經歷過,而且過去會有,將來也會有。但爲什麼在從2015年到當下的中國資本市場,控股權之爭表現得如此之血腥,對抗如此之激烈呢?以下三條既相互獨立又相互交叉的邏輯主線共同構成的邏輯分析框架是我們解讀目前中國公司治理現實困境的關鍵。
您已閱讀9%(509字),剩餘91%(501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